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广东省2021年第一期学术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3日
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广东省2021年第一期学术会议召开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国真菌病监测网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 481 号)、《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方案(2019 版)》的要求,提高广东省医疗机构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加强多学科合作,由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广东省省级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的2021年第一期学术会议于2021年10月16日以线上形式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大咖云集,会议邀请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李学钧处长、全国真菌病监测网质量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王瑶、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实验室鲁炳怀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陈杰教授、医学检验科郭鹏豪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卓超教授、呼吸科叶枫教授等领导、专家参加本次会议的授课及讨论,数百名学员参会学习,呈现了一场饕餮学术盛宴。
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广东省省级中心负责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廖康教授作开场致辞,介绍参会的领导、嘉宾,同时阐述了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未来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在广东省的发展目标。随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李学钧处长致辞,李学钧处长从多维度分析总结了自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成立以来在广东省真菌病监测工作的发展变化、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国家政策新的指引和方向,以及现阶段广东省真菌病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李学钧处长针对未来监测网在广东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挑战,更给予了更高的期许,希望省监测网可以稳步向前,总结既往经验教训,以现阶段发展为基础,逐步实现真菌病诊疗一体化进程,实现真菌病的精准治疗。
在接下来的学术讲座环节,首先由卓超教授主持,王瑶分享了题为“毛霉菌的鉴定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学术报告,从毛霉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验室诊断方法、形态学鉴定、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及耐药、药敏试验等,进行了多维度、全面系统地分享。鲁炳怀教授分享了题为“真菌血清学检测新进展”的学术报告,分别从侵袭性真菌病感染基本概念与现状、实验室检测真菌感染的常用手段(涂片、培养、真菌血清学5G+联合检测、分子生物学)两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与分享。鲁教授也指出,未来为满足临床需求,实现真菌病早期、快速、准确的检测,应积极开发出像全自动细菌内毒素/真菌葡聚糖检测仪、曲霉荧光免疫层析试剂盒等真菌检测相关POCT仪器和试剂,可以显著降低真菌检测时间,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
北京协和医院王瑶老师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鲁炳怀教授
学术讲座的第二个环节由陈杰教授主持,叶枫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中国肺部真菌病的演变趋势”的学术报告,从侵袭性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常见感染部位、中国肺部真菌常见病原体种类等多个方面,为学员讲解了我国肺部真菌病的前世今生。同时,叶枫教授也希望未来通过各位专家、老师的不断坚持与努力,能够提高我国肺部真菌病的救治水平。在临床案例讨论环节,郭鹏豪教授分享了一例肺部真菌感染案例,通过问答的形式,不断抛出问题,由临床、药学、检验多学科的专家们针对性地给予详细专业点评及解答,大家对案例由一开始模糊的认知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直至一切水落石出,“元凶”浮出水面,精彩纷呈。展现了MDT多学科合作对感染性疾病诊疗的重要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枫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鹏豪教授
最后的讨论环节,学员积极提问,参会热情高涨,授课专家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通过本次会议,展示了多学科合作模式在真菌病诊疗中的价值,摸索了在真菌病诊疗中多学科的合作方式,共同为真菌病诊疗事业贡献一份力量。